法律该不该严惩罪错少年?训诫帮教制度实施效果如何?

  • |
  • 幻灯播放
  • |
  • 查看原图
  • |
  • 提示:支持键盘翻页 ←左 右→

法律该不该严惩罪错少年?训诫帮教制度实施效果如何?

大家都在看

loading...
    loading..
loading...
极端事件发生,大家都会说:“这个熊孩子该处理他,该判刑他。”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法官秦硕表示,从司法角度来讲,更关注的是他为什么这样。 少年司法实践四十年,如何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络?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,怎样落实宽容而不纵容、关爱却不溺爱的平衡? 将越轨少年引回正轨,探索一直在路上。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,法官秦硕和同事们都会创新方式,把法元素作为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送到孩子们的身边。今年的这个普法宣传展览,他们设计了“体验当小法官”“知识问答”等互动活动,吸引孩子们去关注他们和法律的关系,警惕与犯罪的距离。 作为一名少年法庭的法官,秦硕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触法涉罪未成年人。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,人民法院2021年至2023年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3178件,判处未成年人罪犯98426人,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%至2.5%,形势依然严峻。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牵动着全社会的关注。近年来,在全社会努力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的语境下,每当低龄、恶性、暴力犯罪出现,关于“法律该不该严惩罪错少年?”“未成年人保护原则与打击犯罪的刑罚目标该如何权衡?”“宽宥未成年人是不是放纵犯罪?”等一系列公共讨论,总能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舆论声浪。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法官 秦硕:一旦涉及未成年人的极端恶性事件,大家都关注了这个行为,大家可能都会说,这个“熊孩子”该处理他,该判刑。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讲,我们在看到这种案件,我们更关注的是,他为什么这样?怎么能下这么重的手?怎么会干这么极端的行为? 事实上,在舆论争议和公众直观感受的背后,可以透视出社会大众对少年司法的根本理念还未能达成共识。就连法官秦硕,也是在经历了怀疑的迷雾后,才获得了内心的确认。 少年抢劫:并非缺钱 而是为了“证明自己” 秦硕 ...

阅读:24 | 评论:0我来说两句:

欢迎您,请 [登录][注册] 发言!
秦硕:小男孩一进来,白衬衫、浅色牛仔裤、白运动鞋、金属框的眼镜、小寸头,我印象特别深,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,他当时那个样子,白白净净、高高瘦瘦。当时你就会发现,这是个抢劫犯?这不可能,他能抢谁?就这种感觉。 17岁的佳佳礼貌温和,如实供述了自己抢劫的行为。佳佳说,他抢劫不是因为缺钱,而是为了证明自己。 秦硕:有一天回家,他看电视,他妈说别看了,马上高考了,高考完就18岁了,18岁以后可就没人养你了,你就得靠自己了。就这一句话,这小男孩当天晚上就从他家厨房拿了把刀,找了离他们家最近的一所大学,在树 ... 未成年人犯罪,不只是这些“少年”的问题,更是“我们”的问题,是社会的问题。正因如此,我国刑事领域对待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秉承的原则是“教育为主、惩罚为辅”,让罪错未成年人得到有效矫治,回归社会,不再危害社会,是减少被害人和对社会公共利益最好的保护,也是少年法庭对待每一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基本理念。 在秦硕的回忆中,她本是抱着将持刀抢劫少年收监的想法出发,却在深入调查了解时发现,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中,这个即将高考的少年不仅从来没有劣迹行为,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,甚至几名受害大学生了解 ... 区别于成人法庭威严的压迫感,海淀法院少年法庭的这个U型法台让法官、公诉人、辩护人等围坐在U型内部,未成年被告人坐在U型开口的一侧,形成一种环抱的姿态。这是自90年代初,就沿用至今的变形法台,也是“圆桌审判”方式的起源,如今已发展为全国推广的标准。 “教育、感化、挽救”是少年法庭自成立以来的核心工作理念。海淀法院少年法庭经过三十八年不懈努力,已审理超过2万余件涉未成年人案件,为每一个涉案少年定制审判方案,探索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中展开。 高中女孩儿丽丽(化名)勒索同学钱财的案件,让秦硕记忆犹新。 ... 在社会调查成为刑事诉讼的法定程序之后,李涵等作为专业的社会力量,加入了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的全流程中。在他们完成的社会调查报告中,除了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犯罪人的家庭背景、成长环境等常规信息,更加专业的逻辑分析,回归社会的风险预估,也是调查报告的重要内容。 如今,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通常在公安、检察院等环节已经完成,随案卷资料呈现,成为法官们了解案情、制定审判方案的参考。 勒索同学的丽丽最终被判有期徒刑缓期执行,转到新的学校继续读书,只要她吸取教训,不再重蹈覆辙,在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保护之下,她将 ...